OTIS奧的斯:
真正意義上的電梯的發明者,otis的限速器和安全鉗是奧的斯自己的技術,但是並不是專利,因為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限,所以現在各個廠家的安全鉗和限速器其實都是使用的otis的原理。在曳引機上,otis開發的GEN2係列產品比較有特色,也是otis購買的一個節能產品專利,該產品的特性為,采用徑向傳動,曳引輪直徑小,由於直徑小,不能采用鋼絲繩傳動,所以改為鋼帶傳動。相對otis其他的產品節能20%以上。奧的斯在中國的代表項目有北京的央視大樓也就是大褲衩,還有水立方,典型的高速電梯為東方明珠電視塔。另外,otis在國內,隻有天津otis生產的gen2還有4000係列以及3000係列為otis自己技術的產品,其餘的也打著otis旗號的,如西子奧的斯、江南快速、星馬電梯等等,均為otis在國內資本運營的產物,所生產的產品並非otis技術。
缺點:鋼帶報廢率高,後期維護成本高,加上2011北京動物園,南京,深圳等一係列扶梯逆行事故,市場口碑已大大降低。
Schindler迅達:
迅達是世界上最大的扶梯供應商,其產品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扶梯產品係列,迅達在中國直梯市場上一直表現一般,這跟迅達的產品技術有很大的關係,迅達中國產品線更新速度太快,經常是沒有得到很詳細的實驗論證就匆忙推出新產品,而上市一兩年以後發現了問題就馬上停掉,隨即再推出一個不成熟的新產品,周而複始。例如,2003年迅達推出蜂鳥,2004年蜂鳥就被叫停,2004年推出了300pr,2005年300pr就被叫停。迅達現在的利潤來源主要來源於高速電梯市場和扶梯市場,高速電梯市場上,迅達由於其銷售團隊非常強(在中國叫做top range center),所以表現非常強勁,當然,主要也跟top range center並不直接向迅達中國總部直接匯報有很大關係,迅達隻要推出什麽產品跟中國總部有關係,就會亂七八糟。現在迅達在中國和東南亞主推的住宅電梯型號為3300ap,該產品主要特點為,和otis的gen2一樣,都采用鋼帶傳動,但同otis不同的一點是,該主機並非永磁無齒輪主機,采用的是異步無齒輪,該主機有褒有貶,由於剛剛推出,還沒有什麽市場反映。另外,在專利上,迅達的miconnic10控製係統是迅達專利,該控製係統主要在高速電梯上實現,區別於其他的主流電梯群控係統,其原理為目的選層控製,該係統在轎廂內沒有操作盤,選層係統在電梯廳內,在電梯外進行選層後,係統會主動告知在那台電梯處候梯。該係統的確是非常好的一套電梯控製係統,但現在其他電梯廠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目的選層控製,其原理同迅達一樣。迅達北京的樣板工程為國貿三期、莊勝廣場、遠洋大廈、中石油、中海油等等。
缺點:主營扶梯,直梯做的比較爛,控製櫃兩年換一次型號,從來沒有穩定過
KONE通力:
也是創立將近100年的電梯企業,96年之前在全球隻是排名6-7位,但是96年通力最先推出了永磁無齒輪電梯和無機房電梯(其他電梯公司包括otis在內都是2000-2004年之後才推出的永磁無齒輪),並且為其永磁無齒輪碟式馬達申請了專利,就此,通力一躍成為全球前三大電梯公司之一,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無機房電梯供應商。通力的典型技術就是永磁無齒輪碟式馬達,該曳引機的技術優勢為轉速低、扭矩大、能耗低,可以說是現在典型能耗最低的曳引機。同時,和迅達一樣,通力也有自己的目的選層控製係統。通力在北京的代表項目因其比較綠色環保比較切合2008年北京奧運的主題綠色科技人文,所以主要為奧運項目,如奧運村、鳥巢、國家大劇院、首都機場T3航站樓,高層建築的代表項目是上海的IFC國際金融中心。
缺點:無機房電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,小機房電梯很爛,品質差以NMINI為代表。
ThyssenKrupp蒂森克虜伯 :
蒂森原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集團,電梯業務隻占到其總體業務的5%,但就這5%,就使蒂森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電梯公司之一,從未跌出過排名的前四位,在96年以前,更一直是世界前三位的電梯公司。蒂森在國內一直不是很知名,因其一方麵進入國內市場較晚,另一方麵更因其在2006年之前價位一直比較高,所以國內市場的認知程度比較差。但2006年,蒂森在國內建立了第二個工廠——上海工廠,上海工廠主要生產麵向中國市場的低端電梯,走的是低價位路線,到今年,蒂森在中國的業務量已經大大拓展,雖然還比不上三菱、西子、日立、通力,但在國內的銷量也穩穩排進了前8。蒂森的優勢就在於其母公司是蒂森鋼鐵,所以其采用的鋼鐵均為蒂森母公司提供。蒂森在國內的代表項目為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(軍刀樓)。奧的斯號稱軍刀樓是奧的斯做的,但實際上高層部分均為蒂森產品。
缺點:電氣元件不適應中國不穩定的電壓電流,故障率奇高
Mitsubishi三菱:
上海三菱創建於1987年,是當時上海電梯廠、日本三菱、香港菱電三家合資成立的電梯企業。連續多年占據了中國市場占有率單廠第一位。三菱電梯在國際上知名度並不高,基本打不進歐美市場。但由於三菱在80年代末第一個在中國推出了VVVF電梯,加上那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詞——上上下下的享受,所以國人談及電梯必言三菱。當然,三菱的產品也確實不錯,尤其是2003年之前,三菱所使用的技術確實是日本技術、日本的產品線,比如三菱的經典產品gps-3。但隨著永磁無齒輪電梯的普及,三菱卻落在了歐美廠商的後麵,加上2004年開始,三菱就開始鬧中日分家,中方怕日方撤資後麵臨無產品可賣的情況,於是中方匆忙推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渦輪蝸杆驅動的hope和hope2。但由於控製係統的不成熟加上永磁無齒輪電梯的普及,hope係列很快的就被市場淘汰。於是在2006年,中方繼續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永磁無齒輪產品lehy淩雲和lehy2淩雲2,在2008年又推出了legy菱捷。這幾款產品都是三菱為了搶占中國市場所推出的低價位產品電梯,均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。從這一點上說,三菱應該算是中國的民族企業了。三菱在中國的代表項目就是金茂大廈。
缺點:國企化後三菱性價比很低,配套服務差
FUJITEC富士達 :
富士達應當說是日本電梯廠商中,在歐美市場唯一具有競爭力的電梯品牌。同三菱、日立、東芝相比,富士達是日本電梯廠商中唯一專業做電梯的公司。富士達在90年代中期同中紡合資成立了華升富士達電梯有限公司,工廠位於廊坊。富士達在國內知名度不高,甚至有些人會將其與富士相提並論(國內所有的富士電梯均為假合資的超低端產品)。但富士達確是世界8大電梯公司之一。在中國市場表現力不好的主要原因一方麵為價格問題,另一方麵同富士達日本總部的經營策略有很大關係。富士達日本總部比較求穩,推出新產品的速度過慢,市場反應非常不及時,所以坐視大好的江山被各個電梯公司搶走。當然,其穩定的經營策略也是有原因的,70年代阪神地震的時候,富士達由於激進的市場策略,導致損失很大,所以阪神地震後,富士達就轉為求穩。富士達的產品特點沒有什麽,但就是很穩定,但由於其在國內分公司少、維修保養能力跟不上,所以市場一般。富士達在國內的主要業績為北京的國貿一期二期、上海的第一八佰伴等等。
缺點:品牌宣傳不夠,經營保守,市場普遍不認可
日立和東芝:兩者較類似,屬於日本財閥為拓展業務範圍而成立的電梯企業。技術沒有特點,也沒有明顯的缺點。但技術含量不足,例如:平層為蠕動爬行(creep),而不是三菱和富士達的直接停靠,運行效率較低;門機反應較慢,柔和度不足。在中國的經營,日立為了降低成本而推出的新梯型市場反應較差,地坎竟然用鐵皮加工,很容易變形(通用的為鋁合金)。東芝在中國分為南北東芝,分別在上海和沈陽,山東屬於北方市場。沈陽東芝一直有管理上的問題沒有解決,經營的很不好,曾經有罷工的情況出現